数学与金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细则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,建立产出导向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,完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根据《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和《nba比分直播_搜狐体育-投注|官网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》等文件精神,结合学院实际,特制定我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实施细则。 一、基本原则
1、坚持立德树人,德育为先。
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挥棒作用,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,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。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,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。引导教师砥砺师德师风,潜心教书育人,做“四有”好老师;引导学生志存高远,刻苦读书学习,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。
2、秉持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理念。
强调以学生为中心,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,同时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。
3、坚持问题导向、科学实施。
从教育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,推进教育教学重点和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效。坚持科学有效,改进结果评价,强化过程评价,探索增值评价,健全综合评价;充分利用信息技术,提高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、专业性、客观性。
4、全程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。
课程评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教师评价覆盖教育教学生涯全过程,学生评价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。充分发挥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工作中的作用,建立校内与校外评价、学生与教师评价、学校与学院评价、自我与同行评价等有效集成的质量评价体系。
5、针对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。
凡在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明显问题,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,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持续跟踪其效果,形成“运行—评价—反馈—改进—再评价”的闭环管理。持续改进工作应以学生素质不断提高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为导向,使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循环上升过程,实现师生共同发展。
二、组织机构
组长:学院院长、党总支书记
成员:党总支副书记、副院长、专业负责人(专业教研室主任)、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员、教务办、行政办、学工办负责人与成员等。
三、主要评价内容
(一)师德师风情况。
主要包括教师在执教生涯中的理想信念、职业道德、言行规范、遵章守纪和社会责任感、关爱学生和课程思政等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
(二)专业与课程建设。
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,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、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、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的有效性,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。
(三)教育教学水平。
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制定、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、教学方法、教学研究、师生互动等。
(四)学生学习状况。
主要包括学生道德修养、价值取向、学习态度、学习效果、学习成绩、考风考纪及学风、班风、室风等。
(五)教学运行与效果。
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,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,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。